29岁健身教练肚子剧痛,手术后两年癌变,筷子竟是祸首?
林梦洁,29岁,成都的健身教练助理,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。她身材看起来挺结实,可生活习惯却乱得一团糟。经常是早上带课到晚上,连顿正经饭都吃不上,回家随便点个麻辣外卖,配杯冰奶茶就算完事。最近她肚子老是火辣辣地疼,大便次数也多了。她以为是吃得太辣,肠胃闹脾气,没太当回事。
2020年5月19日晚上十点,林梦洁窝在沙发上吃麻辣香锅,追着剧。吃到一半,她突然觉得肚子发紧,像有个气球在里面胀。她按了按肚子,发现右下腹鼓起一块硬硬的东西,不疼但很胀。她以为吃多了,站起来想走两步。结果刚一动,肚子像油锅炸开一样,咕咕作响。她赶紧吞了点胃药,坐了十分钟,感觉好点,以为没事了。
第二天中午,林梦洁在公司吃红油抄手。还没咽下去,一股强烈的便意冲上来,她冲进厕所。刚蹲下,肚子就像被刀绞一样疼,整个人瘫在马桶上。她咬牙想撑住,可疼痛一波接一波,像钢丝刮着肠子。她想站起来休息,腿却软得站不住。刚迈出一步,肚子又猛地一缩,像被绳子勒紧。她捂着肚子摔倒在地,疼得蜷成一团,意识都模糊了。
同事发现她迟迟没回,跑到厕所门口,听到低低的呻吟声。她喊了几声没人应,赶紧拿钥匙开门。林梦洁躺在地上,脸色白得像纸,额头满是冷汗,嘴唇发青,手死死按着肚子。同事吓坏了,赶紧拨120。救护车很快把她送到了医院。
医院里,医生给她做了检查。血检显示白细胞高到13.8,正常是4到10,说明有炎症。C反应蛋白也高到46,正常不到8,肠道可能有问题。腹部彩超发现肠子膨胀,肠壁厚得不正常。医生又做了结肠镜,看到乙状结肠有个草莓状的息肉,大小1.6厘米,周围还有炎症。活检结果说是腺瘤性息肉,属于癌前病变。
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,把息肉切掉。手术很顺利,息肉完整取出,术后她用了抗炎药,补了液。住院一周,肚子不疼了,大便也正常,医生说可以出院。出院前,医生叮嘱她别吃油腻辛辣的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,保持规律作息,每天快走半小时。她认真记下,决定改掉坏习惯。
出院后,林梦洁变了个人。早餐自己煮粥配青菜,中午带便当,晚餐清淡为主,油盐都减到最少。她还坚持饭后散步,周末去公园锻炼,晚上十一点前睡觉。每周记下饮食和身体感觉,避免再犯老毛病。三个月后复查,肠镜显示手术部位恢复得好,没新息肉,医生都夸她做得好。她松了口气,觉得自己终于走上正轨。
可2022年6月5日,生活又给了她一记重击。那天下午,她刚教完课,喝了口水,肚子突然咕噜响,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。她放下杯子,感觉像有个钢丝球在肠子里磨。还没反应过来,剧痛从肚子窜到后腰,像鞭子抽打。她想去厕所,刚走两步,肚子像被大手攥住,疼得她跪倒在地。肠子像被拧成麻花,她疼得说不出话,眼前的天花板都在晃。
同事路过看到她瘫在地上,赶紧叫了救护车。医院检查发现,她乙状结肠有块菜花状肿物,3.5厘米大,活检确诊是结肠癌二期。血检还显示她有中度贫血,肿瘤标志物也高得不正常。林梦洁听到结果,整个人呆住。她嘴唇发抖,盯着天花板,低声说:“怎么会这样……”
她情绪崩溃,对医生喊:“我手术做了,饮食改了,烟酒不沾,作息规律,连辣都不吃,体检也没落下,为什么还是这样?”医生也很疑惑。她的复查记录干干净净,手术切得彻底,指标都正常。医生翻遍资料,找不到原因,决定把病例拿到全院讨论。
查房那天,医院请来了沈祖尧院士,结直肠癌研究的大牛。他听完病例,翻了所有资料,皱着眉说:“这份病例太完美了,完美得不对劲。”他说,问题可能不在病历里,而在林梦洁的生活习惯里。她吃的什么?怎么吃的?有没有接触特殊东西?这些小细节可能是关键。
沈祖尧亲自去病房和林梦洁聊了四十分钟,问得巨细无遗。她说自己吃得清淡,按时吃药,不喝酒不吃辣,生活规律得像教科书。沈祖尧却没找到突破口。就在他要离开时,瞥到桌上一个白瓷碗18碗,里面插着一双筷子,头朝下。沈祖尧眼神一变,问她是不是常这样放筷子。她点头说从小就这样,怕弄脏桌子。
这个故事让人唏嘘。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,差点毁了林梦洁的努力。你有没有类似的习惯,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健康?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想想。
发表评论